官方微信公众号
微信服务号
专家提醒:正确认识矮小症
孩子的身高,一直是家长们比较关心的话题,身高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,身高增长水平则反映了儿童线性生长状况和骨骼生长状况,也是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衡量指标。
对于那些身材矮小的孩子,有部分家长总以为孩子是晚长个子,殊不知,孩子可能患有矮小症,家长切莫因错误观念或认识不足,让孩子错过最佳治疗时机。
本期【专病专家说】专家吴江区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吴建刚与大家聊聊矮小症。
吴建刚 吴江区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
擅长:儿童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,尤其是小儿内分泌系统疾病(矮小、性早熟等)、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。
专家门诊时间:周六全天
多关注矮小症
吴建刚从事儿内科临床工作近二十年,熟悉儿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,尤其擅长小儿内分泌系统疾病,例如矮小、性早熟、肥胖的诊治。近几年,他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,科学育儿的观念不断加强,家长对于孩子生长发育的关注度也显著提高,但还是有很多家长对于矮小症不太了解。
“有的家长根本不知道矮小症是一种病,有的对此存在误区,还有的对孩子生长发育等诸多环节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没有重视,有的更不知道这种病可以治疗。”吴建刚解释说,生活中很多孩子看上去要比同龄人矮小,但这并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,认为孩子到了青春期自然会长高,对此,他提醒家长,千万别大意而错过孩子最佳生长期。
身高没有绝对的标准,但是有一个相对的范围。目前临床上一般用标准差法或百分位法来判断身材矮小,即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、同性别、同地区、同种族正常儿童身高的 2 个标准差 (-2SD) 或 3个百分位 (-1.88SD),就可诊断为矮小症。“简单来说,就是将100 个同性别、同年龄的孩子由低到高排队,排在前 3 名的孩子就可能患有矮小症。”吴建刚提醒道。
抓住最佳干预期
在暑假期间,吴建刚在门诊上遇到过一名 15 岁的男孩。据孩子妈妈介绍,孩子从小到大一直都坐在班级第一排,身高和同班同学相比,明显矮了一截,但当时父母认为孩子只是长个子比较晚,并没有及时干预。最近两年,孩子身高不怎么长,说话也变声了,目前身高只有 159cm,这时家长才感到十分焦虑。经过骨龄等相关检查,显示孩子的骨龄已经达到17~18岁,基本没有生长空间了。
“这个年龄才来看,骨骺都基本闭合,已经太晚了。”吴建刚表示,这种情况就是错过了最佳治疗期,家长对此后悔不已。因此,矮小症一定要“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”,孩子的年龄越小,其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,生长的空间和潜力也就越大,此时治疗的效果也就越好。
孩 子 身 高 的 增长是不可逆的,家长千万不可盲目等待,小小的疏忽和“等一等”可能成为一辈子的遗憾!“3~12 岁是治疗矮小症的黄金时间,如果发现孩子每年生长不到 5cm,长期低于同龄人半个头,或者一直坐在班级第一排,就要怀疑孩子有生长发育障碍,应该尽早到医院接受专业的评估、诊断和治疗。”吴建刚说。
家长如何管理孩子的身高
对于矮小症,吴建刚建议家长应该从小关注孩子生长情况,掌握孩子基本的生长发育规律,每年详细记录他们的身高,如果发现孩子在生长发育期间长个儿的速度比同龄人慢,应提高警惕,及早就诊、治疗,以达到最好的预期效果。那么,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如何管理身高呢?
第一,家长要养成定期给孩子测量身高的习惯。家长至少每 3 个月要给孩子定点、定时量一次身高,了解孩子的身高水平及生长速率。
第二,生长激素分泌的两个高峰期是晚上10点~凌晨2点及早晨5点~7 点,因此学龄期的孩子应不晚于22
点睡觉,且要保证睡眠时间不少于 9个小时。
第三,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均衡和蛋白质的充足摄入,但不要营养过剩,少喝碳酸饮料,少吃西式快餐、油炸食品和反季节蔬果等。
第四,应多做运动,以纵向弹跳、拉伸类运动为主。每天可让孩子进行 1 小时左右的运动,比如跳绳、打篮球、打排球、打羽毛球、跑步及游泳等。运动不仅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,还能增进食欲,提高睡眠质量。
最后,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、轻松的家庭环境,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