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方微信公众号
微信服务号
二十四节气 惊蛰 雨 春雨惊春清谷天, 夏满芒夏暑相连。 秋处露秋寒霜降, 冬雪雪冬小大寒。
“惊”指的是动物受到惊吓而跑到洞里,例如鸟类会因听到“有东西在叫”而停止飞翔,小动物们会因为听到“有动物在叫”而躲到草丛中。惊蛰这一天,蛰伏在地下冬眠的昆虫、蛇类都要苏醒过来,所以称为“惊蛰”。
惊蛰的由来
“春雷响,万物长”,惊蛰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: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,进入惊蛰。此时气候温和,降水增多,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二月节……万物出乎震也,震为雷,为声、为消;震为电、为长。”这时蛰伏在泥土里的冬眠动物已经苏醒过来,万物开始生长,各种昆虫也开始出洞活动了。
惊蛰的习俗
在民间认为,惊蛰是一年之中的“惊雷”时节,中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春耕季节,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。汉代《四民月令》中说:“季春之月,令发地百物,不外孟夏之月。天地始交,万物皆备。”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“打小人”、“打黄雀”和“打五虫”等习俗活动。因为惊蛰与上天相配,就被认为是天公为了拯救黎民而降下的甘露;还象征着春天即将到来、生机、生命、丰收与繁荣;在民间惊蛰日还要祭白虎。
惊蛰三候
“一候桃始华”,桃花的盛开预示着春季的来临。
“二候仓庚鸣”,惊蛰之时,万物萌动,昼长夜短,天气渐暖,很多虫子开始活动了。
“三候鹰化为鸠”,老鹰由于温度变暖已经无法辨别方向了,所以只好飞到高处寻找温暖的洞穴居住;而老旧、不会飞的燕子也被寒冷天气吓得躲在窝里不敢出来了。
惊蛰养生
春捂防寒
惊蛰前后,气温回升较快,但降水却较少,气温变化大,有的地区甚至出现了霜冻危害。气候变化无常,乍暖还寒是一年中气温变化最大的时候。人也一样,在这个时节要注意保暖。《黄帝内经》里说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”。就是说惊蛰过后阳气渐生、万物复苏、大地回春,春天来了人也应该跟万物一样生机勃勃才对。养生要顺应季节气候的变化,注意防寒保暖。
润肺生津
惊蛰时节,乍暖还寒,天气变化不定,再加上多风少雨的气候,人们很容易感冒、咳嗽。中医学认为“春与肝相应”,多吃新鲜蔬菜、水果有助于抵抗细菌和病毒,补充维生素。其中梨性寒味甘,有润肺止咳、滋阴清热的功效,民间素有“惊蛰吃梨”的说法。
另外在饮食上要多吃一些甘淡而微寒的食物以养肺;推荐食谱有:百合炒油菜、杏仁炒菠菜、芝麻拌香茹等。
春季养生还要重视精神调养和心理健康,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,以使肺气清利。所以在惊蛰期间要调适心情,使情志舒畅,防止恼怒过度而耗伤肝阴;注意劳逸结合,适度锻炼身体;保持居室空气流通和新鲜;讲究卫生等。